大力发展消费类展会意味着会展业产品结构的改变,即消费类展会的比例有一定的提高,质量有所提高,这也是会展业供给方深化结构改革的表现之一。当然,会展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另一个体现是两者的融合发展(“B2B+B2C”复合)。)整合发展模式可以是“向下”:B2B展会增加B2C功能,也可以是“向上”:B2C展会增加B2B环节,从而对会展业的创新发展提出要求,既需要参展商的及时响应,也需要政策的前瞻性引导。
互联网时代,跨界融合正在重新定义消费展会的内涵,消费展会不仅可以消费实体产品,还可以消费服务、消费文化、消费生活。如何激发消费者的热情,打开消费者的钱包,提高消费者展会的质量和速度?
“流量”思维是互联网时代的必备因素。为了达到创造和分享流量的效果,参展商要有五个“流量”思想:免费、热点、入口、裂变、购买。比如香港武术博览会聘请著名武术运动员担任武术大学大使,利用KOL的影响力引流展会;亚洲户外展曾在泰山站举办过一次巡展,并结合泰山国际登山节,将B2B展会和B2C展会模式有机结合,打造出展会+比赛+嘉年华的综合活动。
“爆炸品”的思想是很多展会追求的目标。要想生产出“爆款产品”,必须对客户需求有洞察,无论是价值吸引、体验吸引还是价格吸引。在这方面,山东寿光蔬菜博览会做得很好。展览持续40天,票价50元。蔬菜博览会成了寿光的象征。寿光作为县级市,每年吸引200万游客,彩博园成为“AAAA景区”,常年接待游客。这就是“颜值+经验”的结合。
“粉群”思维是世界打造会展品牌。粉丝经济本质上是一种“身份经济”。你想让谁成为你展览的粉丝?B2B展会,主办方要成为买家的超级买家。展会越大越好,但是优质商家、信息等资源的聚集平台;对于B2C展会,需要加强互动的频率和技术,尤其是非展会期间的关系管理。
我们需要一场参展商的自我革命,不仅要重新定义消费展会的内涵,还要有互联网思维。还应该理解的是,不仅是狭义的消费展会可以刺激消费,B2B行业展会也可以通过加强B2C或行业节的方式加入,比如青岛国际啤酒节+国际啤酒节,会吃B2C寿光蔬菜博览会+农业观光景观设备也吃了B/C。
“满足人民对更美好生活的需求”要求进行全面的“供应方改革”。参展商有义务和责任积极求变,站在“好的生活方式”供应方的综合提供商的角度,进行自我革命,积极转型迭代,做好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