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踢猫效应”呢?踢猫效应是指对弱于自己或者等级低于自己的对象发泄不满情绪,而产生的连锁反应。“踢猫效应”,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心情,一般会沿着等级和强弱组成的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无处发泄的最弱小的那一个元素,则成为最终的受害者。其实,这是一种心理疾病的传染。
一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
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踢猫效应”,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所导致的恶性循环。
一般而言,人的情绪会受到环境以及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当一个人的情绪变坏时,潜意识会驱使他选择下属或无法还击的弱者发泄。受到上司或者强者情绪攻击的人,又会去寻找自己的出气筒。这样就会形成一条清晰的愤怒传递链条,最终的承受者,即“猫”,是最弱小的群体,也是受气最多的群体。
这种紧张很容易导致人们情绪的不稳定,一点不如意就会使自己烦恼、愤怒起来。
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这种消极因素带给自己的负面影响,就会身不由己地加入到“踢猫”的队伍当中 --被别人“踢”和去“踢”别人。“踢猫效应”告诉我们,负面情绪是会传染的,我们总会不自觉地将怨气发泄在爱人身上。
其实,甘愿忍受我们的坏脾气的人,只有两种:一是比我们弱小的人;二是深爱我们的人。比我们弱小的人,会因为善良,而忍受我们的怨气;深爱我们的人,会因为对我们的爱,而包容我们身上的怨气。向弱于我们的人发脾气,是无能的表现,而向爱我们的人发脾气,则是懦弱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