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险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尤为重要,保险公司需明确告知保险条款、理赔流程等,避免消费者因信息不对称而受损。近日,百年人寿绵阳中支处理的一件理赔案件,不仅体现理赔人员的专业严谨,更是彰显了百年人寿对客户权益的坚定守护。2025年2月,在收集客户肝恶性肿瘤的重大疾病理赔申请材料时,理赔人员敏锐地发现病历记录在2022年冠心病心脏支架植入术病史,这也是发生在保障期内,但客户此前并未理赔报案和申请轻症保险金。理赔人员尝
周奶奶刚学会网购,上网购买了一些生活用品,之后接到自标电商客服人员电话。声称因货物不能发送需退款,要求周奶奶提供个人银行账户、身份证等信息。周奶奶也没多想,便一一按对方要求办理“退款”,甚至连银行发来的手机短信转账验证码都告诉对方。最终,周奶奶发现自己银行卡10万余元存款全部被转走。 知识链接:常见的电信诈骗形式及防范 目前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电子支付技术的快速发展,诈骗犯罪
【案例简介】2019年,L先生在某保险公司为自己投保某重疾险,保额20万含身故责任,指定身故受益人为自己妻子Z女士。2024年L先生因车祸身故,Z女士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保险公司经审核后,却未将保险金给付给指定身故受益人Z女士,而是将保险金作为被保险人的遗产,按照民法典的规定,向被保险人的法定继承人履行了给付保险金的义务。原来保险公司在审核时发现在2023年L先生和Z女士因夫妻感情破裂,已经办理登记离婚登记,事故发生时,Z女士
本来是件稀松平常的小事。但是在此之前60岁的张大爷已经连续2个月在私家车玻璃上发现“全额退保”的小广告了,小广告明确标明“人情保单全额退保!失效保单全额退保!停效保单全额退保!退过保单二次退保!联系方式135 XXX。保险意识还算OK的张大爷对此本不以为意,但没多久他又被业主群“全额退保代理人”的几张图片给吸引了。对方在微信群里发了好多全额退保成功的转账照片,并且上面清清楚楚表明了保险公司及退费金额。其中有好几款保险产
【案例简介】张爷爷购买的终身寿险产品缴费期满,已经可以办理满期领取,张爷爷到保险公司要求将领取的金额转移到另外一张银行卡,张爷爷一直催办,显得神神秘秘,细心的工作人员发现这张卡的户名并不属于张爷爷,张爷爷也不能说清楚银行卡的来源,保险公司工作人员感觉到事情的异常,表示需要核实清楚才能办理业务,张爷爷很着急,认为保险公司多此一举,但为了办理成功,还是叙述了事情的原由,原来近期在家附近散步时遇到了自称某
【案例简介】G女士通过保险公司代理人投保了一份两全保险附加住院医疗。后来,G女士因疾病住院,出院后由于工作繁忙,未第一时间报案申请理赔。G女士想起自己有一份保险,通过向保险公司代理人咨询,得知住院费用可进行理赔,需提供完整的理赔资料。但因时间较久,G女士表示不确定资料是否齐全。后再与保险公司的积极沟通下, G女士最终将资料收集齐后提交,完成保险赔付。【案例分析】根据《保险法》第21条规定: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
案例:年近70周岁的退休人员老刘参加了高中同学毕业50周年同学聚会。席间,老同学们多年未见,相谈甚欢,各自回忆毕业后的工作、家庭等情况。其中,女同学张美玲表现很活跃,穿着打扮显得很富贵,交谈中了解到,张美玲5年前与同事合伙开了一家理财公司,收入颇为可观。聚会中,张美玲非常大方且热情邀请同学们参加她组织的免费旅游。随着旅游次数的增加,老刘购买了她推荐的期限3年的投资产品,刚开始的时候收益均在到期时自动打入
【案例简介】客户胡先生通过电话销售形式购买某保险公司意外两全保险,几年后,客户电话联系该保险公司,以投保时业务人员未讲解清楚保险责任为由要求全额退保。保险公司通过调取销售过程录音,了解到整个销售过程业务员保险责任讲解清楚,与此次客户描述情况不符。同时发现本次来电投诉人与当时投保客户声音偏差很大,工作人员立即展开调查,经与投保人本人充分沟通,试探性联系投诉人,确认是一起非法“代理退保” 案件。经工作人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诈骗手段快速翻新,迷惑性不断增强,严重侵害公众财产安全与合法权益。为此,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防范新型电信网络诈骗风险提示,提醒广大群众警惕花样翻新的骗局,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新型电信网络诈骗主要有以下几类:一、“共享屏幕”类诈骗。不法分子以“提升信用卡额度”“取消名下不实贷款”“注销保险服务”“航班延误退费”“赠送礼品”